91
户外运动真的“体力好就行”吗?盲目跟风暗藏风险

  户外运动从小众走向大众,参与者的风险意识、技能知识也应跟上

  户外运动真的“体力好就行”吗?

  徒步、登山、露营,不走寻常路、追求原生态野趣的户外运动正在从小众逐渐走向大众,成为流行的游玩方式。

  然而,不少新手盲目跟风,以为“来都来了”“有腿就行”而忽略了户外运动的风险。浙江台州石人峡2名驴友横渡急流时不幸遇难、25人徒步海南保亭吊罗山林区被困……遭遇意外、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户外运动真的不需要门槛吗?如何规范户外运动健康发展,让公众更好、更安全地享受户外?

  盲目跟风暗藏风险

  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搜索“户外”“徒步”等关键字,不少博主分享徒步美照和徒步路线,有的配文称“xx山轻松拿捏”“有腿就行”。一些网友被这些精彩照片吸引,跟风打卡,却忽略了潜在风险。

  不久前,户外爱好者安先生在北京郊区一山谷徒步时就遇到了因迷路等待救援的一家人。“父母带着3个孩子只穿了短袖,没有带登山杖,带的水也耗尽了,还赶上了雷雨天气,很容易造成失温。”安先生告诉记者,这家人徒步前没有做充分准备,对路线缺乏了解,没有带任何装备,又没有选择尽早原路返回的策略,才不得不寻求救援。

  记者搜索发现,该条徒步路线在社交媒体上热度较高,有超过5800条相关内容,多为推荐该路线风景优美、对新手友好。

  据了解,户外徒步路线多为未开发区域的“野景点”,不仅地形地貌、气候都较为复杂,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服务保障。据统计,今年5月1日至6月中旬,北京消防共接报73起山岳救援警情,其中门头沟区、海淀区、怀柔区等徒步登山热门地出现的警情最多,报警原因多数是游客迷失方向需要救援。

  “山野徒步不是体力好就行,发生危险多是源于没有做好准备,缺乏经验。”安先生参与徒步运动两年来,每次出发前都会提前下载好轨迹,了解距离、爬升高度等基本数据,并带好足够的水、食物、药品、衣物、头灯等装备。

  找到靠谱团队并不容易

  既然新手缺乏经验,那么加入徒步团,跟着经验丰富者是不是就安全了呢?

  前段时间,徒步“小白”刘艳报名了北京的一个户外徒步团。本以为是入门级的休闲路线,进山之后几乎都是河道、石子路,以及需要徒手攀爬的悬崖峭壁。“由于领队带错路要原路返回,本来不到10公里的路程最后走了20公里,还要摸黑爬过悬崖,真是苦不堪言。”如今回想起来,刘艳仍有些后怕。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常见的户外团大致分为自发组织、营利组织两种模式。近来,由于费用较低、门槛不高,通过社交媒体招募队员的AA团颇受欢迎。记者注意到,石人峡和吊罗山林区两起事故,都是网络平台自发组织的AA团。石人峡环线徒步的发起者自称“公益户外组织”,公告标明活动为AA约伴,自愿参加,出发前标明“风险与责任自负”。

  海南户外爱好者吴阳告诉记者,一些博主不仅没有相关的从业资质和领队经验,还打着AA团的名义组织活动,从中赚取差价或者吸引流量,“由于是自发组织,即使发生意外情况,重新注册账号,换个马甲又可以卷土重来。”

  此外,一些户外团为了拉人头,不仅没有对参与者进行筛选,还在活动介绍中,把某些中级或者进阶难度的路线定位为初级难度。

  记者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帖,加入了一个户外徒步群。群主发布了“夜爬东灵山”的活动,路线难度显示:“初级,徒步10公里,爬升900米”。记者以新手身份咨询该活动是否适合新手,一名群友表示“新手还是看看其他初级路线”,群主则表示“新手报名是没问题的。”

  随后,该群友私信记者表示,东灵山海拔2000多米,新手白天上去都有难度,夜爬就更危险了。对方还透露,自己在徒步路上遇到过几个团,其专业水准参差不齐。

  为户外运动系上“安全绳”

  “户外运动看似门槛很低,实则不然,户外领队更需要门槛。”拥有中级户外指导员证的牧野是云南一名资深户外领队,他表示,领队是户外运动中关键的一环,把每个人都安全地带回来是关键。

  即使牧野带队一条成熟的徒步线路已有5年,但他仍然在每次出发前看好天气,把路线复盘一遍。牧野表示,一个合格的领队应具备风险评估和预判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基本的急救技能等,带队时,应频繁通联,时刻把控队员的身体状况,让他们的活动范围在视线之内。

  在牧野看来,需要规范化制度来提高领队及户外团队的准入门槛,才能让更多户外爱好者更安全地享受户外运动带来的乐趣。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教授王法涛认为,山地户外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康意识的增强。此外,户外场域的可达性越来越高、选择性越来越多,当户外运动从小众走向大众,参与者的户外风险意识、户外知识和技能也应跟上。

  在王法涛看来,不能一有事故就因噎废食,把户外运动的场所一封了之,而是应该进行更广范围的户外教育,包括户外知识、技能和风险管理。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行业的监管,户外领队必须接受户外知识技能培训并持证上岗。此外,要建立各级救援体系,尤其是民间救援组织,他们不仅能救援,也能进行基层的户外教育普及。

  对于想要尝试户外运动的爱好者,牧野建议:“参加户外运动一定备齐相应的装备,客观了解真实情况,不要被网络上的照片迷惑,做到心中有数再出发。最重要的是,要敬畏自然,不要盲目自信。”(工人日报 记者 唐姝)

【编辑:付子豪】

刷视频玩游戏……儿童手表“智能过头”有隐患引担忧

  儿童手表“智能过头”有隐患

  “碰一碰加好友”、高清可旋转摄像头、刷短视频、玩游戏……儿童智能手表功能日益丰富,俨然成为时尚单品。然而,儿童手表“卷”出新花样,令家长对“智能过头”心存担忧。

  儿童智能手表因定位、通话、紧急求助等功能,受到家长欢迎。但如今的手表功能已远超实际需求,有“过度开发”之嫌。孩子耗费在智能手表娱乐功能上的时间与日俱增,长此以往不仅有损视力健康,也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存在诱导消费等隐患。

  商家应回归初心,切勿一味逐利。应优先保证儿童智能手表的核心功能,如精准定位、紧急求助、健康监测等。同时,可适当融入有益的教育元素,如科普知识、语言学习等。减少不必要的娱乐和社交功能,避免孩子过度沉迷。厂商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加密技术等措施,确保儿童数据的安全,谨慎添加附加功能。

  对家长而言,应避免盲目追求功能和品牌,不能简单依赖科技产品来“看管”孩子。要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相关功能,培养其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通过设定合理的使用时间、监督使用情况、安装与学习相关的软件等方式,弱化智能手表的娱乐功能。同时,提高隐私保护意识,定期检查智能手表设置,避免信息泄露。

  学校也可发挥协同作用。例如在上课时间帮助孩子集中保管手表,同时更加注重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多样的兴趣爱好等,引导孩子们不盲目跟风攀比。

  针对儿童智能手表的监管,相关部门要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儿童智能手表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核,确保企业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体系。定期对市场上的儿童智能手表产品进行抽查和检测,重点检查产品的安全性、合规性等。对于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投放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应依法严厉打击并公开曝光,形成有效震慑。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丹丹)

【编辑:付子豪】

8500元买跑鞋,中考体测不是“装备”竞赛

  还有两个月,北京的四、六、八年级学生将迎来中考体测。据报道,为了能让孩子得高分,各种家长群开始热议助跑装备。有商家看到商机,开始推销起高端跑鞋,甚至推出价格高达8500元的知名跑鞋代购。跑鞋对提高成绩的作用有多大?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不是“竞速赛”,没必要购买上千元的高科技“碳板跑鞋”。对于面临中考体育过程性测试的同学们来说,装备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日常的科学训练和坚持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昂贵的跑鞋不能成为孩子提高体育成绩的“救命稻草”,中考体育测试也不是一场单纯的速度竞赛,而是对学生体能和日常体育锻炼成果的综合性评估。如果将提高成绩寄托于价格不菲的跑鞋上,可谓舍本逐末。

  虽然高科技跑鞋在设计和材料上确实有助于提升跑步效果,但专业人士也坦言,其更适合经过相对长时间训练的跑步者穿着,对未经过训练的人士,尤其是普通孩子并不合适,甚至可能会造成脚部受伤。

  家长花费重金为孩子购置高端跑鞋,其实还是出于对教育竞争的焦虑,这也让其忽略了体育教育的本质,即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习惯。

  与其花钱买装备,家长不如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帮助学生在体能上取得实质性的提升。这样,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测试,学生都能以最佳状态去迎接挑战,而不是寄希望于一双“神奇的鞋子”。

  事实上,高端跑鞋或许能给孩子带来一时的心理安慰,但真正能够让孩子在体育测试中脱颖而出的,终究还是科学的训练方法、持之以恒的锻炼,以及对体育精神的深刻理解。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对一次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既健康又有竞争力的新一代。

  新京报 作者 余明辉

【编辑:付子豪】

北方地区将有较强降雨 长江中下游等地多高温

  中新网8月5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发布中期天气预报,未来10天,北方地区将有较强降雨,长江中下游等地多高温。

  未来10天(8月5-14日),主要降雨区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西南地区以及西藏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一般有40~80毫米,其中吉林东南部、辽宁、河北东北部、北京、天津、山东东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100~150毫米,辽宁南部、云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的局地有200毫米以上;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7成,部分地区偏多1倍左右。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网站

  主要天气过程:

  5-6日,黄淮西部和北部、东北地区东部及四川盆地南部、云南中西部和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有较强降雨。其中,山东南部和东部、苏皖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山东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7-11日,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北、内蒙古、东北地区及黄淮、江淮、江南西部等地自西向东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12-14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

  长期天气展望

  未来11-14天(8月15-18日),华北、东北地区、江汉、江南东部和南部、华南及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30~60毫米,局地有80~110毫米。

  高影响天气与关注

  东北华北云南等地多降雨

  未来10天,东北地区、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以及西藏南部等地多降雨,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有100~150毫米,局地200毫米以上,降雨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

  其中,7-11日,北方大部自西向东有一次中到大雨过程,其中陕西、甘肃、京津冀、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长江中下游等地多高温

  未来10天,黄淮南部、江淮、江汉东部、江南、华南东部以及四川盆地东部、新疆盆地地区、内蒙古西部等地有4~8天日最高气温35~39℃的高温天气,长江中下游、新疆盆地地区等地的局地可达40~43℃,11日起,南方地区高温有所减弱。

  台风

  预计8月上中旬,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2-3个台风生成,未来10天对我国暂无影响。

【编辑:付子豪】

七夕蒙学式感受别样“甜蜜”

  中新网福建沙县8月5日电 (许琰)8月4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邓光布将军祠,十几名即将上一年级的孩子在长辈的注视下,行拜师礼、开笔破蒙、齐诵经典,用沙县独有的蒙学式为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留下难忘纪念。

图为8月4日,“七夕蒙学式”在沙县区邓光布将军祠举行。 张凌欣 摄

  在沙县,七夕不只是情人节,更是沙县区小朋友开蒙启智的重要节日。每年“七夕”前后,沙县区家家户户凡有孩子即将入读小学,都要举办一场蒙学式,民间称“做七夕”。

  沙县“做七夕”的传统与魁星有关。相传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二十八星宿中魁星的诞辰日,魁星主管人间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会选择在这一天祭拜他。古时七夕这天各地会举办盛大的祭祀祈愿活动,拜魁星,祈求自己高中魁首、考运亨通。

图为8月4日,“七夕蒙学式”在沙县区邓光布将军祠举行。 张凌欣 摄

  沙县区“做七夕”是孩童入学启蒙的一种仪式,是沙县人重视教育的一种表现,也是独特的崇文重教的一种文化传承。2015年,沙县“七夕蒙学式”被列入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这种形式,对孩子倾注满满的期望,激励孩子积极进取、发愤图强。(完)

【编辑:付子豪】

从街头巷尾到“面”向世界 安徽太和板面带动大产业发展



  中新网合肥8月5日电 (记者 张娅子)“老板,来一碗板面!”“好嘞!加不加辣椒”……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板面铺子是大街小巷的标配。食客的点餐声与老板的豪爽回应此起彼伏,尽显市井间的烟火气。

  抻拉摔打,入滚水、放青菜,待至面条雪白、青菜碧绿,迅速捞出入碗,再淋上几勺特制汤料……一碗碗鲜香的板面端至食客面前。

一碗刚出锅的太和羊肉板面。记者 张娅子 摄

  太和板面相传起源于东汉初期,是当地一种特色面食,因在案板上手工摔打而得名,先后被评为“全国地方特色类劳务品牌”“安徽地标美食”,是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汤清爽,宽面如雪,辣椒红油提亮色泽,青菜鲜嫩营养……”太和板面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李巍对太和板面的特点如数家珍,将其总结为“一清二白三红四绿”,并向各地慕名而来的学徒们耐心传授,至今已累计授徒上千名。

  太和板面之所以好吃,既要从“面条”出发,也要以“汤料”为核心,每一种食材的选材用料都十分考究,60多岁的王中华自然深谙其道。作为太和县中华板面王总店的“掌舵人”,从业30多年来,他凭借精湛的手艺早已成为当地板面行业的“传奇”。

  “正宗的太和板面是在案板上多次摔打出来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面条的筋道口感,还能吃起来更加爽滑。”王中华至今仍然坚持带徒。

  “板面就像人一样,不经历摔打,就没有韧性!”“90后”王毛毛从小到大,常听父亲王中华谈起老一辈手艺人“一口锅、一团面,一辆车子蹬满天”的艰辛,决定从熬制一份上好汤料开始传承之路。他每次采用30多种香辛料和中药材,佐以当地优质羊肉或牛肉,长时间慢炖熬制,以期丰富板面味觉层次。

60多岁的王中华在教学员制作板面。记者 张娅子 摄

  经过一代代传承,太和板面随着太和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更是有人将板面店开到了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如今,太和板面已从家乡特色小吃,变成推动县域发展的重要产业。一碗太和板面,装有“板面粉、板面肉、板面料、板面菜”四大产业。

  “非油炸太和板面冲泡时间短、口感好,和实体店的板面色相、口味已基本接近。”安徽大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一直致力于速食类太和板面块的研制,自2021年该产品上市以来供不应求,带动周边近800户农户种植高筋小麦,每户每年增收1万元左右。陈伟说:“未来2-3年内,计划再增加4-5条生产线,争取产值达到10亿元左右。”

  太和县康味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则深耕于太和板面料领域,“虽然是工业化生产,但我们始终严格挑选‘药食同源’的天然原材料手工熬制,现在一年可生产4000吨板面料。”

太和县当地民营企业投身太和板面产业化,图为工人正在熬制板面料。记者 张娅子 摄

  如是,当地一批批民营企业陆续投身太和板面产业化的尝试。太和板面,由此开启了由“碗”到“盒”的拓展之路。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太和板面相关从业人员已达20万人,太和人在全国各地开设的板面店有10万多家,板面行业年总收入超100亿元。(完)

【编辑:付子豪】


中国玉雕之乡:不产玉的小镇变身“天下玉源”

  中新社南阳8月5日电 题:中国玉雕之乡:不产玉的小镇变身“天下玉源”

  作者 郭晖 阚力

  “这个菩萨玉雕是青海料。”在豫南小镇石佛寺的玉之友商场,彭姜接过商贩递来的玉雕吊坠,拿起游标卡尺量了量厚度,又用专业手电筒照了照通透度,便开口询价,“这料子干净,多少钱?”“2000元(人民币,下同)”,“2000贵了,800”,“成交”。

  彭姜是石佛寺的一名网络主播,主要工作是帮助直播间的粉丝挑选和代购玉制品。石佛寺所在的南阳市镇平县,是中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之一,被称为“中国玉雕之乡”。

7月25日,河南镇平的一个玉器早市,网络主播们正在询价。 郭晖 摄

  在这里,像彭姜一样的网络主播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聚集于此,是因为“走进石佛寺,就走进了‘天下玉源’”。从俄罗斯玉料、巴西玛瑙、阿富汗白玉、缅甸翡翠到新疆原石、青海料、独山玉、昆仑玉,从老客喜欢的和田玉到新手爱戴的南红玛瑙,从街边的摊位到商场里的柜台,在石佛寺,触目皆是玉,品类繁多,价位多样。

  不过,这座藏于豫南的小镇,本土并不产玉。史料记载,其玉雕产业“始于夏商、兴于汉唐、精于明清、盛于当今”。相传,流经此地的赵河里有一种硬度很高的河沙,而石佛寺先人正是用这种河沙来“攻玉”。到了现代,人工合成的高硬度材料早已取代河沙作为磨料,但历史渊源所形成的玉雕加工市场并没有萎缩,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玉器需求的增加而发展壮大。

  有了如此积淀,镇平官方亦持续为“天下玉源”建设垫石铺路,成立了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组建了玉石原料进出口贸易公司,与南阳海关、综合保税区合作制定优惠政策,保障海内外玉石资源通畅进入当地玉雕市场。

  伴随产业发展,集聚效应逐渐凸显。返乡就业创业者越来越多,镇上的外地面孔大幅增加,热闹的玉器早市成为一大盛景。

  老毕庄村是镇平县50个玉雕专业村之一,村里有沿赵河而设的玉雕特色市场——新村早市。在早市摆摊的张瑞莉,之前在南京打工,发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后,便举家返乡;玉雕师赵合从苏州学成归来后,在石佛寺开了一家工作室,有二十多位玉雕工匠及学徒,每月仅工资流水就有十几万元。

  在镇平,许多人有这样的返乡故事。对于回流人才,当地政府主动接洽,并提供购房、入学等优惠政策。

7月24日,河南镇平石佛寺,玉雕师赵合(左)在指导学徒雕玉。 郭晖 摄

  镇平县户籍人口110万,从事玉雕相关产业的就有40万人。除了“在家门口把钱赚了”的本地人,还有很多外来人口。以老毕庄村为例,该村户籍人口仅4010人,外来人口超过14000人。

  “没有一个产业是可以孤立存在的”,当地业者表示,玉雕产业给石佛寺带来的不只是“天下玉源”,更是以一条产业链撬动多行业发展,比如电商直播、餐饮服务,甚至快递行业,从而带动人群就业,带来人气聚集、商气繁茂。

  走在石佛寺街头,瑞幸、德克士、蜜雪冰城等连锁品牌比比皆是,北京烤鸭、新疆特色餐厅、广式烧腊等满足着四方来客的味蕾。

  在镇上的一家咖啡店,除了河南话,还能听到吴侬软语、东北话、粤语。虽然口音天南海北,但讨论的内容都聚焦玉雕交易。“这个好卖的呀,待会发到粉丝群里”,来自苏州的小邱和同伴商量着。在他们看来,玉雕品种超5000个的镇平,能提供充足的品类空间和价格优势。

  镇平官方数据显示,该县玉雕加工遍布全县16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实现年产值400亿元,年销售额500亿元。目前,当地已提出建设“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完)

【编辑:付子豪】

黄淮和东北地区有较强降雨 江淮及以南大部地区高温持续

  中新网8月5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8月5日至6日,黄淮西部和北部、东北地区东部及四川盆地南部、云南中西部和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有较强降雨。未来三天,黄淮以南大部地区将有持续性高温天气,江淮、江南中东部等地最高37~39℃,部分地区可达40℃以上。

全国强降雨落区预报图(8月5日08时-6日08时)

  黄淮和东北地区等地有较强降雨过程

  8月5日至6日,黄淮西部和北部、东北地区东部及四川盆地南部、云南中西部和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有较强降雨。预计,8月5日08时至6日08时,山东南部和东部、河南东北部和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黑龙江东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部、四川盆地东南部以及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山东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6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40~50毫米,局地可超过80毫米),中央气象台8月5日06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内蒙古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部和南部、陕西中部和北部、山西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中央气象台8月5日06时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全国雷暴大风或冰雹预警图(8月5日08时-6日08时)

  此外,8月7日至11日,西北地区、内蒙古、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汉、江淮、江南西部及西南地区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陕西中北部、内蒙古东部、华北东部、东北地区大部、山东东部及四川盆地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

全国高温落区预报图(8月5日08时-20时)

  江淮及以南大部地区高温天气持续

  未来三天,黄淮以南大部地区将有持续性高温天气,江淮、江南中东部等地最高37~39℃,部分地区可达40℃以上。预计,8月5日白天,内蒙古西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南疆盆地、甘肃河西、河南南部、安徽、山东南部、江苏、上海、湖北大部、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大部、广西中东部、广东、海南岛大部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内蒙古西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南疆盆地、安徽大部、江苏大部、上海大部、湖北东部、湖南大部、江西、浙江、福建大部、广东中部和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安徽南部、浙江中西部等地局地可达40℃以上,中央气象台8月5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国内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8月5日08时至6日08时,山东南部和东部、河南东北部和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黑龙江东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部、四川盆地东南部以及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山东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60毫米)。新疆南疆盆地部分地区有4~5级风。

  8月6日08时至7日08时,山东半岛东部、河南中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新疆天山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50~70毫米)。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6~7级风。

  8月7日08时至8日08时,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东部、河南北部、四川盆地北部、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其中,甘肃东部、陕西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20毫米)。内蒙古西部、新疆沿天山地区和南疆盆地、西藏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及以上风。

【编辑:房家梁】

中新网视频频道